
研究方法期中整理(2)
- 電話訪談不是一種研究方法,是一種資料收集的工具
- 問卷調查才是研究方法
- 各研究方法的精髓
- case的精神─找變數(explore)
- 對象不超過10個
- experiment的精神─操弄(分群)Manipulate&控制(干擾變數)Control
- 少數的變數來做實驗(1、2個)
- 對象通常幾十個
- survey的精神─推論
- case的精神─找變數(explore)
- Control of Variance(總變異量的控制)
- 針對DV
- 因 → DV
- 實驗設計主要是在找什麼原因造成DV的數據不一樣
- 實驗結果(狀態改變)的變異來源(三個都是因)
- Treatment Variable—實驗變異(因子)
- 主要希望的原因
- 因-當IV-進假設
- 操弄Manipulate
- Extraneous Variable—干擾變異(因子)
- 因-當IV-不進假設
- 控制Control
- Error Variable—誤差變異
- 0.05的誤差可接受
- Treatment Variable—實驗變異(因子)
- 實驗設計的策略
- 使實驗變項的變異量最大 → 操弄
- 控制干擾變項、或予以排除,或予以析離 → 控制
- 誤差變異量最小
- 差異有一個特性 → 比較 → 分群 → 背後的邏輯 →一組當實驗組 → 一組當控制組
- 實驗設計都用差異的假設比較多
- 實驗因子有的可以定義分群(玩game時間) → arbitrary,有的自己會分群(性別) → natural
- IV只要有分群,它的假設一定是差異
- 實驗設計先做操弄,再做控制
- 隨機化(randomization)
- 無法避免干擾,就讓大家都一樣受到干擾,干擾所產生的變異就一樣
- 不是干擾不見
- 控制有兩個困難點
- 不確定是否能控制住干擾變數
- 不知道有哪些變項會干擾
- 效度總共有14種,我們碰到幾種?
- 實驗研究的效度
- Internal Validity(內部效度)
- 你有多少把握DV的變異,是從我要研究的IV來的
- 可能從干擾來
- 表示控制多少干擾
- 沒有進入假設的變數,你有控制好嗎
- 控制好內部效度高,控制不好內部效度低
- External Validity(外部效度)
- 能把我的實驗結果可以推論到外面的環境
- Lab experiment
- 在實驗室做實驗
- Internal Validity >>> External Validity
- Field experiment
- 在被研究者的場域做實驗,護理人員就在醫院,學生在學校
- Internal Validity <<< External Validity
- 內部效度與外部效度會平衡
- 內部效度 高 → 外部效度 低
- 內部效度 低 → 外部效度 高
- Internal Validity(內部效度)
- 實驗設計中的歷史效應(history)
- 做實驗的這段時間,有沒有特殊的事件,影響到DV,可是不在我的假設內
- 實驗設計中的成熟效應(maturation)
- 經驗增加,工作速度變快
- 熟練造成,不是因為某些因素造成
- 選樣偏差可能影響效度(selection)
- 志願者會往你想要的方向走測驗(testing)
- 測驗(testing)
- test-retest:同一份量表讓同一個人作2次再求其相關 (Coefficient of stability)
- 牽扯到human memory的問題
- 時間點(2個禮拜)
- 反作法效應
- 舉例分班,被分到升學班跟被分到放牛班,會造成本來是中等產生兩個結果
- 強亨利效應(the John Henry effect)
- 成績變得更好
- 控制組憤慨性的意志消沈(resentful demoralization)
- 成績變得更爛
- Hawthorne Effect(霍桑效應)
- 工廠研究燈光照明會不會影響到生產效率
- 實驗組變好 → 光線好 → 效率好 → 原因不是因為光線好 → 是因為他知道自己被做實驗
- population validity(母體效度)
- model
- 模式
- 沒什麼了不起
- 只能推回去原本的母體
- ecological validity(生態效度)
- 理論
- 很難
- 可以推到其他的母體
- population validity(母體效度)與ecological validity(生態效度)都是外部效度
- 內部效度重要 → 實驗室,外部效度重要 → 場域 ,兩個都重要 →實驗室再去場域
- 牽扯成本問題
- 成本牽扯到實驗設計(簡單、複雜)
-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(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)
- 挑一個IV,把一個IV分群(操弄)
- 實驗組 對照組
- 做實驗設計幾乎不會用到相關
- 因為有做操弄,幫IV分群
- 比較 → 分群 → 看出差異
- 多因子實驗設計(factorial design)
- 個體特性與實驗處理交互效應設計(ATI)--Aptitude-Treatment Intuition
- 能操弄 arbitrary → 分群
- 不能操弄 natural →已分
- Two-Way ANOVA
- 每個操弄都分成兩群
- 2*2 ANOVA Test
- 3*3 ANOVA Test
- 如果某個分成2群,某個分成3群,就是2*3的Two-Way
- 個體特性與實驗處理交互效應設計(ATI)--Aptitude-Treatment Intuition
- 實驗研究的類型與設計
- 前實驗設計類型(Pre-experiment)
- 沒有隨機分配實驗對象
- 單組後測設計(one-shot case study)
- 沒有做實驗,就吃完維骨力測靈活度
- 單組前、後測設計(one-group pretest-posttest design)
- 先測靈活度吃完維骨力在測一次靈活度
- 準實驗設計(Quasi experiment)
- 場域(實驗)限制沒有辦法做隨機分配的動作
- 改另外一個方法,一個班級˙沒辦法隨機,就找個兩個班級去做實驗
- 前實驗設計類型(Pre-experiment)
